发新话题
打印

中国运动医学研究现状-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评述

中国运动医学研究现状-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评述

中国运动医学研究现状-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评述
2002年

“第9 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是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在新世纪首次召开的运动医学最高水平会议。会
议收录论文335 篇,其中大会报告13 篇,专题报告289 篇,书面交流33 篇。论文数量之多,学术水平之高,创下中国运动医
学学术会议的新高,基本反映了当前中国运动医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和学术交流的国际化趋势。
1 中国运动医学研究的几个特点
1.1 研究领域广泛而深入
论文研究内容涉及运动医学研究的所有人体运动科学领域。从基础应用研究到科技攻关服务,从人体生理病理到运动创伤防
治,从运动训练监控到大众健康促进,从营养补充到疲劳恢复。有关基础性研究已从整体、器官从探讨人体各系统、器官、组
织、细胞水平拓展到分子与基因水平,论文涉及范围广泛,研究内容深入。
1.2 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先进
本届会议论文研究工作引入了大量新技术、新方法。涉及到针刺活检技术、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同位素标记技术、
核磁共振和电子自旋技术、运动创伤微创术等,特别是采用分子生物学基因治疗、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人类运动疲劳易感基因群问
题,杰出运动能力易感基因群问题,以及运动、营养与人类健康的研究,这些都代表了运动医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的最新进
展。
1.3 研究领域扩展,水平提高
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运动医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很多论文属多学科、综合性和系统化研究,反映
了运动医学前沿领域和体育运动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体现了紧跟国际运动科学发展趋势的特点。有些研究成果已处于世界领先水
平,我国运动医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TOP

中国运动医学研究现状(2)

2 运动医学研究现状与发展
2.1 分子生物学研究方兴未艾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和运动训练相关能力研究两大方面,基因技术的应用把该领域研究提
高到一个新水平,推动了运动医学学科发展。
陕西师范大学田振军教授应用微矩阵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与骨骼肌运动疲劳相关基因。研究认为,骨骼肌运动疲劳与细胞代
谢异常、凋亡、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异常以及免疫功能改变有关,进一步证实了运动疲劳相关基因群的存在性和多样性。他的研
究成果为揭示骨骼肌运动疲劳的分子机理和有效消除运动疲劳提供了可贵的实验依据。
运动性心肌微损伤发生机制和作用机理的研究一直是运动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常芸研究员应用流式细胞
检测技术和DNA信体分析软件,对运动心脏重塑过程中的细胞凋亡现象与基因调控进行了活细胞研究。发现运动可导致心肌细胞
凋亡调控基因Bax表达量增加,Bc1-2基因的表达量减少,两者比值增加,且与运动强度有关;Bax和Bc1-2两者相互作用,共
同参与调控运动心脏细胞凋亡的发生,其中Bax基因作用占主导地位。她的工作为运动性心肌重塑和微损伤发生机制的探讨提供
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华东师范大学张钧博士进一步探讨了运动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和在超负荷运动造成心肌损伤中的作用以及凋亡调控基因对心
肌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杰出运动能力的分子遗传学基础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但由于方法学的局限,以往研究不仅效率不高、
进展缓慢,也限制了有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实践应用。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何子红、常芸等自选设计探针、交联制备了检测
IGF-II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cSNPs)的寡核苷酸芯片,利用生物芯片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的特点,对53名优秀运动员和
26名普通受试者IGF-II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了关联分析,是在分子水平探讨人体杰出运动能力生理机制的代表性工作。

划分的实验方法,赵云等撰写的“ACE 基因插入/ 缺失(I/D)多态性与人体运动能力的相关研究”,都在基因与运动能力研
究方面打下坚实基础,他们的研究成果为运动员科学选材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以上研究体现了基因与性状的关联,但目前尚
缺乏基因与性状之间关系的机制及综合性研究。
2.2 骨骼健康的研究受到重视
骨骼健康与体育活动的关系对于预防老年性骨折有重要的意义。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Tomy Parker教授在“骨骼健康的
运动处方”报告中指出,在生长期积极参加运动的与久坐的青少年相比,体育运动对骨密度及形态有积极的作用。研究结果表
明,短时间内动态张力改变的运动可刺激骨的塑型和重塑,成骨反应源于应力引起的高张力、高张力变化率及高张力的不平衡
分布。但是,获得最佳骨健康而不引起损伤的运动处方所需运动类型、强度、持续时间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罗冬梅博士探讨了运动和机械负荷对骨骼和生长板形态以及局部调节因素-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PTHrP)的表达状
况,从纵向生长角度提示了运动影响长骨发育的机理的实验研究。从课题设计到研究方法都代表了我国骨研究较高水平。罗冬
梅、秦岭的另一项研究是采用X 线光密度法(RA)、周围定量CT法(PQCT)和双能量吸收法(DXA)3 种方法对胫骨近侧端的骨密度
(BMD)测定,为在不同条件下BMD 测量方法的选择和骨强度的推测提供理论依据。
不少学者还研究了不同负荷游泳、太极拳练习、有氧运动、递增负荷运动对中老年人骨密度的影响和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
2.3 机理机制的研究更为深入
运动疲劳发生的机理以及运动性疾病形成的机制是运动医学基础性研究,上海体院陈佩杰教授“糖皮质激素受体减少对过度
运动疲劳形成的影响”发现,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量减少积极参与运动疲劳乃至过度运动疲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是过度
运动疲劳形成机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北京体育大学田野博士关于运动性贫血发生机制和防治的报道,是一项系统的研究课题,对
当前运动性贫血动物模型建立尚不完善、重复性差,难以比较作了客观的评价。并提出了运动性贫血发生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的内容。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陈世益教授等人对“急性骨骼肌钝锉伤后骨骼肌肌球蛋白及相关胶原的mRNA表达的研究”和“活血生
肌类中药对骨骼肌钝挫伤后修复过程中肌球蛋白重链及I、II、III 型mRNA表达的实验观察”,不但在机制研究,而且在理论
与实践结合上也是较好的研究范例。
河北师大何玉秀博士通过“有氧游泳运动对大鼠骨骼肌UCP3 mRNA表达水平的时相性影响”,研究游泳运动的减肥机制,
研究结果指出,有氧运动可以通过提高运动时和运动后恢复期大鼠骨骼肌UCP3 mRNA的表达,增加能量消耗,起到防治肥胖
的作用。
2.4 运动员机能评定有待突破
运动员机能评定一直是运动医学界高度重视的研究领域。华南师大徐晓阳教授进行了高水平运动员评定的综合化、个体化研
究,应用CD4+%、CD8+%、β2-微球蛋白排量、血管紧张素II 等作为评定指标,结果表明,不同运动员、不同训练课后
身体机能的变化表现出有明显差异的特点。强调在进行运动员机能评定时,应注意个体化评定和区别对待。
数十年来,我国在运动员机能评定和训练负荷监控上做了大量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学术论文,除研究对象、服务项目有
所拓展,,在测试指标、测定方法乃至选题上都没有新的突破,仍处于对指标测试值的探讨和不同机能状态分析。
2.5 微创手术与运动康复
近年来,我国运动创伤机制、早期诊断、微创手术修复重建、康复治疗与术后康复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微创
技术发展较快,微创手术已经成为运动创伤治疗的主要手段。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体育医院王予彬主任医师等在关节镜
下治疗创伤性多方向型肩关节不稳定、同时修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半月板缝合修复,清理、创削、髌外侧减
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等一系列微创诊断、治疗新技术的应用研究,代表了国内运动创伤治疗的先进水平。
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敖英芳博士采用的膝关节镜下逆行半月板全切手术方法与现有各种镜下半月板手术方法相比,具有
能够在不断增大开阔的视野下手术、视野清晰、损伤小、操作简捷迅速,安全有效的特点,为临床又提供了一种新式、简捷
有效的手术方法。
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于长隆所长在治疗骨关节炎方面,长期探索,寻找到使用橡胶修补关节软骨缺损的方法,经实验
研究局限性关节软骨缺损对周围关节软骨影响不大,可减缓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化,延缓骨关节炎的发生。
微创手术和运动创伤后的康复引起的运动医学工作者高度重视,这方面的论文主要表现在北京大学第三医学康复医学中心周
谋望等人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的康复,膝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手术后康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髋关节置换术后早
期临床康复、髌骨骨折术后康复等一系列的工作上。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李云霞等人的康复研究也处国内前列。同时,现代康复
支具在临床的应用,使损伤或手术后早期康复成为可能。

TOP

中国运动医学研究现状(3)

2.6 运动与健康和慢性病
运动与健康比较有代表性的基础性研究是天津体院“有氧运动对血脂、脂质代谢和对高血脂大鼠肝脏HL、SR、B1、HMGCOA 还原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等几篇论文,从分子水平研究有氧运动的机理与健康关系,是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运动与儿童
健康、运动与成年人营养健康、运动与冠心病、运动与高血压的研究也引起重视。
2.7 中药抗疲劳和运动营养
在过去的20年中,中药消除运动疲劳、改善运动能力的研究取得不少可喜的成果,这个领域的研究至今还是运动医学研究
热点。这次会议有数十篇论文报告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有从中药“补气助阳”入手,有从“滋阴补肾清热”角度,有用“补
气益之”中药、人参皂甙、中药足浴、复方合剂等,研究中药对消除运动疲劳、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
有些研究从更深层次探讨了中药对基因表达、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中药作用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运动营养方面,部分作者报道补充支链氨基酸对中枢疲劳的作用;苹果酸低聚糖对有氧做功能力的影响;牛磺酸对抗氧
化能力的作用;补充肌酸加速骨骼肌废用性萎缩后恢复的分子机制研究等。但没有更有深度和创新的成果。
3 结语
几十年来,我国运动医学研究取得显著成绩,但从整体上讲,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有很大差距。
未来运动医学研究热点将集中在运动性疲劳发生机制与恢复方法的研究,运动对人体生理与病理影响分子机理、运动创伤微
创技术与康复、运动员健康和运动性疾病、运动与营养、运动与健康(肥胖病、糖尿病、免疫机能下降、骨质疏松、抗氧化、
抗衰老等)以及分子遗传学等重要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等等。运动员选材仍是运动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除研究不同项目
运动员身体形态、生理机能、素质与心理特征,将更加重视研究与运动能力相关基因、基因表达、变异状况等,基因选材将
成为未来运动员科学选材的主要内容,随着社会体育的发展,运动医学研究也将为大众健康促进,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发挥重要
作用。

TOP

发新话题